考古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撤销)
用户名:
密  码:
  教师 学生
 
示范中心申请书
规章制度汇编
典型教学案例1
典型教学案例2
典型教学案例3
  实验教学


2018年度考古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3-07-19 19:23:20

一、人才培养工作和成效

(一)人才培养基本情况。

山东大学考古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丰富环境考古和社会考古理论方法为学科方向,以考古出土各类文化及自然遗存为研究对象,结合历史文献史料,对中国古代生态文明进行实证研究,对古代社会文明进行理论阐释,业已建立起来了植物考古、动物考古、体质人类学、稳定同位素考古、石器考古、陶器考古、数字考古、室内考古等十余个专业实验室,为山大考古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及条件。

示范中心实验实践教学对象主要为山东大学考古学专业和文博专业全日制的本科生(本年度合计在校生人数104人),以及考古学和文博专业的研究生(合计144人)。示范中心对本科生进行全方面的综合培养,各个实验室都承担一定培养任务,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全面学生对考古学的认知。在研究生培养上要求重点突出,侧重其导师所在实验室的培养,更进一步深化学科认识,增强科研能力。

山东大学考古学科依托“文史见长”的传统优势,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扎实探索,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为目标,构建和创新出“课堂、田野、实验室”三位一体考古教学体系。该教学体系在课堂、田野和实验室的各个环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复合型、创新型的考古人才,全面提高学生的理论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考古实验教学中心在践行该教学体系当中承担重要角色。

目前我校考古学科针对本科生已开设三十余门专业课程,其中动物考古、植物考古、体质人类学、科技考古学、古代陶器等课程包含丰富实验内容,目前考古实验教学中心开设实验项目数已达到56个。此外,文物测绘、考古测量、田野考古调查和发掘实习等,对于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考古专业的课堂教学田野实习与考古实验室更加深度融合,相互衔接,学生除接受课堂教学知识之外,带着科研问题投身田野实习,按照实验室的规范要求系统采集分析样品,实习结束后即进入考古实验室参与考古资料的整理、科学样品的鉴定、分析,实质性的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

专业学习和实践之余,我们组织了丰富的学术活动帮助学生了解目前学科发展和研究的前沿动态、创造与外界学术交流的机会、增加学习的趣味性。2018年度邀请了国内知名外专家学者为师生开设专业讲座28场,另举办了刘敦愿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暨考古学术研讨会、第二届博物馆学青年学者论坛、山东大学第一届文化产业研究生论坛、山东大学第一届聚落考古研究生论坛等,本科及研究生参与其中,得到了了解学术前沿、扩展学术视野的机会,并成功举办第六届文化遗产知识大赛,提高学生文化遗产知识素养,在校园内营造关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

(二)人才培养成效评价等。

考古学专业学生通过四年的大学本科教育,除了具备扎实的考古学基本理论之外,实验操作和实践学习使得学生掌握田野考古、考古摄影、测量、绘图及文物修复和保护等基本技术和知识,能独立从事田野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陈列工作,并具有初步的科研能力。文物与博物馆专业学生通过四年的大学本科教育,可以系统掌握博物馆及文物保护、鉴定的基本理论,掌握博物馆管理与陈列、文物保护与鉴定的基本知识与技术,可对传世文物提供科学、权威的鉴定,为社会提供这方面的专业人才。考古学系的本科毕业生可推荐免试或考取我院硕士研究生,也可到考古、博物馆等事业单位,从事考古发掘、博物馆管理、文物鉴定、文物保护等专业工作,多年来学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很多学生选择积极深造攻读知名院所的硕博学位。

2018年度考古和文博专业2名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6人次获得校级三好生、校优秀学生干部、院三好生、院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

二、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

(一)教学改革立项、进展、完成等情况。

山东省高校本科教学改革项目“课堂、田野、实验室”三位一体考古教学体系建设进入验收结题阶段。三位一体教学体系立项建设以来,项目成员和专业老师严格按照新的教学体系对课程的设计,不断提升、改善原有课程体系、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在植物考古、动物考古、体质人类学、考古测量、文物绘图、考古文献选读与检索等多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中设置或增加“实验教学”内容,优化“课内教学”和“实验教学”比例,强化“课堂”连接田野考古、考古实验室的作用和功能。实验室分析的样品在田野发掘的过程中采集,让学生正确理解各类样品的考古学背景;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包括鼓励学生自己动手采集并制作植物分类与解剖的标本,学生在实验课上做的标本都作为实验室标本库的一部分内容进行记录和保存,让学生通过实验课为实验室做贡献。

依托教学体系的建设,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分析能力更加全面和突出,升学和就业的竞争力显著增强;专业教师获评“青年教学能手”、获得教学比赛一等奖。同时,田野考古发掘水平进一步提高,资料更加科学、全面,教学实习成果入选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和田野考古质量奖等。很多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包括国际顶级期刊发表的学术论文,均由学生深度参与,以田野发掘资料为基础,依托考古实验室,体现了三位一体考古教学体系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巨大的学术培养能力。

(二)科学研究等情况。

考古与博物馆学系发掘的“济南章丘区焦家新石器时代遗址”成功入选“2017年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和“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并受邀于国家博物馆和山东省博物馆举办专题展览。焦家遗址的发掘是配合我校考古与博物馆学系的考古实习而开展的,2016-2017两个年度由王芬副教授担任领队,先后由路国权、唐仲明和宋艳波老师协助领队,共70多名师生先后参与此项工作两个年度的工作,取得了非常重要而丰硕的考古收获。焦家遗址确立了目前所知海岱地区年代最早的城址,距今约5000年前城址的发现,无疑代表了近30年来海岱地区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挖掘项目还获得了2016-2017年度田野考古奖及2016-2017年度山东省优秀田野考古工地奖。

示范中心在继续原来科研项目研究的基础上,2018年度又新增了10项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另外2018年教师文字类科研成果丰厚,研究人员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CSSCI或SCI收录论文共27篇,其中包括在学科权威期刊《考古》上发表论文10篇,另外一般刊物发表论文7篇,专著2部,译著1部,马工程教材《考古学概论》第二版于9月出版。

三、人才队伍建设

(一)队伍建设基本情况。

本中心师资力量雄厚,梯队结构合理。现有专职教师29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1人。96%拥有博士学位。现有兼职教师15名,主要为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山东博物馆、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山东省石刻艺术博物馆等相关专家和省文物主管部门业务部处研究人员。负责专业指导实践课程学习、来校做专题讲座、参与论文开题、答辩等工作。

(二)队伍建设的举措与取得的成绩等。

本着建设国际化学术机制和环境的原则,借鉴国外先进运作模式,积极探索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保证实验室高效、规范、可持续运作。人事聘任方面,创新选拔聘用机制。延揽世界水平优秀人才和团队,引进上述不同国家高校、科研机构学者到联合实验室长期工作;建立访问学者制度,保持一定规模的国际流动研究人员。引进国际先进的管理运行模式,营造开放、互动、稳定的国际化管理机制。

近年来人才建设效果尤其显著,入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方辉),教育部“马工程”首席科学家2人(栾丰实、方辉),国家社科基金评审委员2人(栾丰实、方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2人(方辉,王青),泰山学者特聘专家教授1人(方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方辉),泰山学者青年专家1人(王芬),山东大学未来计划2人(王芬、陈雪香),2018年度新引入全职特聘教授3人(李占扬、马清林、王伟)、兼职特聘教授1人(朱泓),卓越的团队配置为本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保障。

蔡静野和尹凯老师在山东大学2018-2019年度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中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三等奖,蔡静野老师还将代表学校参加省级教学比赛。

四、信息化建设、开放运行和示范辐射

(一)信息化资源、平台建设,人员信息化能力提升等情况。

示范中心网址为http://www.arc.sdu.edu.cn/lab/index.htm2018年度访问总量为11088人次,信息化资源年度更新量为1400Mb,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建设在稳步推进中。

(二)开放运行、安全运行等情况。

2018年6月24日举办“刘敦愿百年诞辰纪念暨考古学术研讨会”;

2018年10月25-27日,山东大学与哥伦比亚大学、耶鲁大学、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联合主办,哥伦比亚大学唐氏早期中国研究中心承办“早期城市和经济:帝国兴起前山东半岛城市化、区域政治与经济网络的发展”(Early City and Economic)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8年11成功主办第二届博物馆学青年学者论坛;

2018年4月举办第一届山东大学文化产业研究生论坛;

2017年11月举办了山东大学第一届聚落考古研究生论坛;

2018年1人次参加了示范中心联席会活动。

示范中心的日常运行和管理秉承精简高效的原则,2018年度亦非常注重安全运行,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自查,及时排查安全隐患,结合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保障实验中心安全运行。

(三)对外交流合作、发挥示范引领、支持中西部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等情况。

2018年,与安徽、南京等国内外省级、市级考古科研单位达成考古勘探合作20余项。

2018年4月,青邱堌堆遗址考古队举办了以“服务山东,文化惠民”为指导方针的三月三公众考古活动,以丰富的活动形式调动当地群众的积极性,促成了活动的圆满成功。

2018年5月,青邱堌堆遗址考古队在菏泽市牡丹区马岭岗镇龙王庙小学进行了“考古知识进校园活动”,本次活动的主要目的一方面在于向当地的小学生以及教师介绍考古学的基本常识,以及文物保护的相关规定;另一方面在于宣传山东大学青邱堌堆遗址考古队的工作。

2018年8月18日,山东省可移动文物保护半岛科研基地揭牌仪式举行,基地由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与山东省文物保护修复中心合作共建,是山东省文物局批准的省内唯一一家文物保护科研基地。除此之外,目前已经与山东省文物局、山东博物馆、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山东省文物科技保护中心、济南市考古研究所、青州市博物馆等签署合作协议,在济南、高青、邹城等地新建7处教学研究基地。

2018年暑期,“博物致知”社会实践调研团队在山东、浙江、重庆三地展开调查,进一步探索博物馆与观众的关系,了解当代博物馆在传达文物信息方面的优势与不足。

五、示范中心大事记

(一)有关媒体对示范中心的重要评价,附相应文字和图片资料。

1)2018年1月,考古与博物馆学系发掘的“济南章丘区焦家新石器时代遗址”成功入选“2017年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

2)2018年4月,田野考古项目焦家遗址入选“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3)2018年6月24日,威尼斯wns8885566、文化遗产研究院及山东大学博物馆联合主办“刘敦愿百年诞辰纪念暨考古学术研讨会”。

4)2018年7月,山东焦家遗址考古发现展于国家博物馆开幕。

5)8月18日上午,山东省可移动文物保护半岛科研基地揭牌仪式在山东大学(青岛)博物馆举行。

6)我校学者引领的国际合作考古项目获重要发现。

7)2018年11月,山东焦家遗址出土文物展在山东省博物馆开幕。

(二)省部级以上领导同志视察示范中心的图片及说明等。

6月24日,为纪念山东大学考古专业创始人,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美术理论家、考古学家刘敦愿先生百年诞辰,威尼斯wns8885566、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及山东大学博物馆联合举办“刘敦愿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暨考古学术研讨会”。15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活动,山东大学校长樊丽明、中国文联副主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山东省文物局副局长周晓波、山东省文物局原副局长蒋英炬、中国社科科学院胡振宇、教师代表、威尼斯wns8885566于海广、校友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白云翔、三峡博物馆王川平与中央美术学院郑岩等参加活动并致辞。

(三)其它对示范中心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活动等。

六、示范中心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我校考古学科得益于学校的国际化战略,较早与耶鲁大学、多伦多大学和伦敦大学学院等国际高水平大学开展实质性合作,在国内率先建立了植物考古、动物考古和环境考古等实验室,迈出了考古实验教学的第一步。但应该看到,与国外高水平大学考古教育教学相比,我们的实验室建设无论是在物理空间还是条件改善方面都还有待加强。例如目前考古实验室大部分位于学校文史楼,为上世纪六十年代建筑,虽然经过数次修葺和改造,但仍存在窗户老旧及采光问题,从学生角度来说渴望更适宜的实验学习环境。近两年示范中心人才队伍不断壮大,设备不断完善,但物理空间也越显拥挤,充足的教学空间有利于老师们发展新的学科方向和丰富实验教学项目。另外相比于化学院等学院,实验中心专职管理队伍匮乏,专职实验室专业技术岗位亟需补充,这对于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安全运行、共享开放等各方面有积极作用。

七、所在学校与学校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

2018年度学校对于考古示范中心实验室专项建设经费支持为68.4万元,学校对于示范中心总经费投入约106.6万元。同时学校在制度建设安全管理方面做了积极有效的工作为学科发展提供保障学校积极鼓励通过协作方式搭建合作平台,扩大示范中心影响力。

八、下一年发展思路

1. 在实验室建设方面保障基础设施和条件的完善,加强制度建设,扩充辅助管理人员,逐步推进实验室开放共享扩大考古实验教学中心的示范辐射作用

. 考古发掘与博物馆展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现已具备建设实施的基本条件。未来一年将虚拟实验平台的重点放在博物馆展示方向,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的优势,扩大教学空间和时间,充实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考古学习兴趣。

 

注意事项及说明:

1.文中内容与后面示范中心数据相对应,必须客观真实,避免使用“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等词。

2.文中介绍的成果必须具有示范中心的署名。

3.年度报告的表格行数可据实调整,不设附件,请做好相关成果支撑材料的存档工作。

 

附件【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年度报告(2018年)(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填写).pdf】已下载

版权所有:山东大学考古实验教学中心 电话:0531-88362904 传真:0531-88565268
地址:中国·山东省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 邮编:250100 Email:arc@sdu.edu.cn
鲁ICP备:054398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