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撤销)
用户名:
密  码:
  教师 学生
 
示范中心申请书
规章制度汇编
典型教学案例1
典型教学案例2
典型教学案例3
  实验教学


2019年度考古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3-07-19 19:28:14

一、人才培养工作和成效

(一)人才培养基本情况。

山东大学考古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实践和完善环境考古和社会考古理论方法为学科方向,以考古出土各类文化及自然遗存为研究对象,结合历史文献史料,对中国古代生态文明进行实证研究,对古代社会文明进行理论阐释,业已建立起来了植物考古、动物考古、体质人类学、稳定同位素考古、玉石器考古、陶瓷器考古、数字考古、室内考古等十余个专业实验室,为山大考古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及条件。

中心实验实践教学对象主要为山东大学考古学专业和文博专业全日制的本科生(本年度在校生139人),以及考古学和文博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本年度在校生292人)。中心对本科生进行全方面的综合培养,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全面提升学生对考古学的认知。在研究生培养上要求重点突出,侧重其导师所在实验室的培养,更进一步深化学科认识,增强科研能力。

目前我校考古学科针对本科生已开设三十余门专业课程,其中田野考古、考古测量、文物测绘、动物考古、植物考古、体质人类学、科技考古学、古代陶器、古代玉器等课程包含丰富实验内容。中心实验项目资源总数为70个,今年开设实验项目数58个,实验课程人时数合计约13792学时。此外,中心开放型实验项目数目不断增加,本年度新增的“体质人类学虚拟实验”“土壤微形态观察”2个开放性实验项目,以及“苏家垄88号墓”1个综合型实验项目,增拓了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专业学习和实践之余,我们组织了丰富的学术活动帮助学生了解目前学科发展和研究的前沿动态,不断创造与外界学术交流的机会,增加师生学习的趣味性。

(二)人才培养成效评价。

本年度,我校考古学专业被教育部评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考古学专业学生通过四年的大学本科教育,除了具备扎实的考古学基本理论之外,实验操作和实践学习使得学生掌握田野考古、考古摄影、测量、绘图及文物修复和保护等基本技术和知识,能独立从事田野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陈列工作,并具有初步的科研能力。文物与博物馆专业学生通过四年的大学本科教育,可以系统掌握博物馆及文物保护、鉴定的基本理论,掌握博物馆管理与陈列、文物保护与鉴定的基本知识与技术,可对传世文物提供科学、权威的鉴定,满足社会需求。考古学系的本科毕业生可推荐免试或考取我院硕士研究生,也可到考古、博物馆等事业单位,从事考古发掘、博物馆管理、文物鉴定、文物保护等专业工作,多年来学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包括保送或考取中科院、北京大学等知名科研机构攻读硕士学位。

二、人才队伍建设

(一)队伍建设基本情况。

我中心师资力量雄厚,梯队结构合理,重视人才发展战略,“引育并举”,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现有固定人员31人,其中高级职称有25人,博士学位人数为27人,博士生导师13人;兼职人员11人;流动人员13人。专任教师平均年龄43岁,超过90%拥有博士学位,超过50%的专任教师具有一年以上的海外经历,形成了一支实力雄厚、结构合理、富有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的学科梯队。同时,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山东省博物馆、吉林大学等国内专家,美国耶鲁大学、美国菲尔德博物馆、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等国外高水平学者开展合作教学,负责专业指导实践课程学习、来校做专题讲座、参与论文开题指导、答辩评委等工作。

(二)队伍建设的举措与取得的成绩等。

在人才培养和引进方面有重要突破。本年度获聘教育部长江学者青年学者1人(王芬),引进特聘教授1人(邓聪),引进泰山学者青年专家1人(王灿),获聘山东大学齐鲁青年学者1人(陈雪香),获聘山东大学未来计划2人(郎剑锋、宋艳波),卓越的团队配置为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保障。

本中心采取资助海外学者驻校访学、共同开展实验室建设、在华开展合作项目等方式,吸引和稳定海外高水平人才来中心工作。围绕中心的主要研究方向,形成了国际化学术团队,聚集一批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本年度,海外知名学者来访20余人次,开展学术讲座10余次;开展古人类、地质考古工作坊2次;开设专业课程1门(Kate Pechenkina教授开设古病理学)。海外成员累计工作时长12个月以上。其中,耶鲁大学人类学系Anne Underhill教授、菲尔德自然历史博物馆Gary M. Feiman教授、荷兰莱顿大学考古学院Thijs van Kolfschoten教授、加拿大多伦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副馆长沈辰教授等在中心工作时间均超过1个月。

三、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

(一)教学改革立项、进展、完成等情况。

本年度我中心继续进行方辉教授负责的省级教学改革项目“课堂、田野、实验室’三位一体考古教学体系建设”,没有承担新的省级教学改革项目。另外,在进行国家级虚拟仿真教学一流课程“人类骨骼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建设工作,已经完成省级和国家级一流课程的申报工作。

(二)科学研究等情况。

本年度,我中心人员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1项,拨款共计666.05万元。发表论文共计86篇,其中SCI、CSSCI或SSCI收录论文47篇,包括国内权威期刊17篇,国际权威考古学期刊10篇;参加会议论文2篇;其他论文37篇。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4次, 包括董豫获得山东省第三十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蔡静野获得山东省第六届高校教师技能比赛二等奖、陈雪香和宋艳波分别获得2018年度山东省五大考古新发现奖;获得校级奖励1次,包括蔡静野获得2018-2019学年优秀“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一等奖。

四、信息化建设、开放运行和示范辐射

(一)信息化资源、平台建设,信息化能力提升等情况。

本中心网址为http://www.arc.sdu.edu.cn/lab/index.htm2019年度访问总量为6686人次,信息化资源年度更新量为2091Mb,信息化资源总量为18791Mb。虚拟仿真实验平台项目目前已开展10项,其中,“人类骨骼考古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被评为山东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

(二)开放运行、安全运行等情况。

我中心的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强,十分注重信息开放对开展国内外合作交流的重要性。本年度共主办、承办大型会议4次,其中全国性会议2次、区域性会议2次,参加人数共约500人,为拓宽学科视野、加强科研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

本中心内设十几个科技考古实验室,其安全建设是开展实验教学活动的重要保障。本年度召开实验室安全专项整治动员会共2次,进行实验室检查整改工作6次,安全教育培训人次达到842人次。我中心非常注重对新生实验室安全的教育工作,积极组织实验室安全教育知识学习和考试,考试通过者凭合格证书进入实验室学习,从而保障实验室的健康安全运行。

(三)对外交流合作、发挥示范引领、支持中西部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等情况。

2月17日,为进一步加强与西安市文物考古单位的合作,示范中心方辉教授等一行人赴西安市进行考古项目考察与调研,双方就考古发掘和科研合作等事宜进行了座谈,对于加强地域文化交流、高校师生培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月25日,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与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签署合作协议。

3月26日至27日,威尼斯wns8885566院长方辉、党委书记刘军率团赴故宫博物院、中国历史研究院等单位调研,就学科建设、文物保护、人才培养等工作开展合作交流。

5月17日,威尼斯wns8885566党委书记刘军带队前往日照两城镇苏家村,看望正在该地进行考古野外实习的师生,并与日照市文化和旅游局就建设考古实习与科研基地事宜进行洽谈。

7月20日至28日,受中国博物馆协会委托和学校委派,我院马清林教授前往荷兰阿姆斯特丹和马斯特里赫特SRAL工作室(SRAL studios,Avenue Ceramique 224,6221 KX Maastricht, the Netherlands),参加第19 届国际博物馆协会藏品保护委员会(简称ICOM-CC)论文初选评审会议。

11月9日至12月9日,由考古系与美国芝加哥菲尔德自然历史博物馆等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在以往调查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在鲁东南沿海地区开展区域系统考古调查工作,取得较为丰硕的成果。

五、示范中心大事记

(一)有关媒体对示范中心的重要评价,附相应文字和图片资料。

1.1月9日上午,威尼斯wns8885566、文化遗产研究院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举行2017-2018年度田野考古教学实习成果汇报会。就近两年在肯尼亚吉门基石遗址开展的国际联合考古项目和章丘焦家、日照两城镇、邹城邾国故城(“皇台”及西城墙、北城墙和西岗墓地)及菏泽青邱堌堆等遗址进行田野考古教学实习情况进行了研讨。

2.225日上午,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与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合作签约仪式在青岛蓝谷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北海基地举行。本次合作协议的签署,将大幅度提升我校考古学学科的整体实力,扩大我校考古学科在学术界和考古文博界的社会影响,为学校学科高峰计划和“双一流”建设作出积极贡献。同时,双方将以人才联合培养为基础,科研合作为载体,项目实施为依托,致力于水下考古学科架构、理论建设和人才培养,对提升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层次和水平,推动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和水下考古学科的跨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9月6日至8日,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人类骨骼考古专业委员会年会暨生物考古学高端论坛在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召开。本次会议主题为:“以骨释古,考古情境下古代人骨的研究”。此次学术会议采取专题报告、墙报展示与交流相结合的形式,研讨相关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动态。来自全国多所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22位学者围绕古人类与旧石器研究、古DNA研究、稳定同位素研究、体质人类学研究等做了专题报告。


4. 11月2日-3日,由威尼斯wns8885566主办的第三届博物馆学青年学者论坛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召开。本次论坛秉持了首届论坛“关注青年”的核心理念,经过两年的积累,逐渐形成了“以博物馆学为主题、以青年学子和青年从业者为群体、以学术交流为目标”的论坛形式,和“与青年交流、与专家对话、与学术期刊沟通”的论坛理念。






 

5. 6月21日,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一行访问山东大学,参加山东大学博物馆“不栉进士——女性考古学者专题展”开幕式并到威尼斯wns8885566调研指导工作。


6. 11月6日至8日,第九届黄淮七省考古论坛在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召开,本届论坛由山东省考古学会、山东大学主办,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和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承办,来自国家文物局、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南省文物局、山东省考古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山东大学、河南大学、郑州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以及陕西、山西、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山东等七省考古院所的140余名专家代表参加。

(二)省部级以上领导同志视察示范中心的图片及说明等。

(三)其它对示范中心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活动等。

六、示范中心存在的主要问题

科技考古实验室在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的考古专业中都是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经调研国内外高等级院校的相关实验室建设,本中心仍需要继续加强内涵式发展。一是要加强实验室内部整合,凝练教研方向,继续拓展教学科研的广度和深度。二是继续推进文科实验室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和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实验室整体自动化管理的门禁系统建设、安保系统、信息化管理(实验室和学生工作室预约系统)等建设,进一步强化教学科研的互相促进。

七、所在学校与学校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

本年度我中心获得学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经费支持为108.15万元,实际执行104.3941万元,较好的完成了目标任务,采购了17种设备,主要用于改善实验室条件,增拓了实验室教学和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学校在制度建设、空间拓展、安全管理等方面做了积极有效的工作,为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学校积极鼓励通过协作方式搭建合作平台,扩大示范中心影响力。

八、下一年发展思路

在经过对其他示范中心的详尽调研,以及对我们自身的优势和问题的梳理之后,我中心下一步应重点发展如下几方面。一是建设考古科学馆,将文物标本、教研软件和模型、科学精神等融为一体,在教学—科研—展示的连接中打造考古文博学科新名片。二是考古实验室的搬迁改造,根据学校的统一调整,进一步优化空间结构布局。三是传统实验室设备的换代更新,解决部分成立时间较早的实验室因设备老化而影响实验教学的开展等问题。四是加强考古实验室内涵式发展,促进实验室内部整合,凝练教研方向,着手新建3个实验室,包括冶金考古实验室、盐业考古实验室、数字模拟考古实验室等,进一步拓展教学科研的覆盖面。五是全面提升文科实验室管理水平,持续推进信息化建设,利用实验室搬迁的时机,促进实验室管理和信息化建设的台阶式和跨越式发展。

 

附件【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年度报告(2019年)(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填写).pdf】已下载

版权所有:山东大学考古实验教学中心 电话:0531-88362904 传真:0531-88565268
地址:中国·山东省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 邮编:250100 Email:arc@sdu.edu.cn
鲁ICP备:05439824号